44期專題:誰翻開韋勒貝克?

Filed under: 專題啟首 — Editor at 11:52 pm on Wednesday, July 17, 2013

誰翻開韋勒貝克?

米榭.韋勒貝克(Michel Houellebecq),就算不是當今法國文壇最有名的作者,肯定也名列前茅。他雖然只出版了五部長篇小說,幾乎每部都製造話題。最富爭議的當然是小說中對種族、宗教的歧視和厭惡女性的態度。二零零二年,他因小說被告悔辱伊斯蘭教, 最後被判無罪。二零一零年,他憑《地圖與疆土》(La Carte et le Territoire)奪得法國文學界最高榮譽的龔固爾獎(Prix Goncourt)。他的小說向來叫法國評論界又愛又恨,《地圖與疆土》獲獎後, 法國評論界繼續為他分為兩極,捧的極愛,恨的鞭撻。同年,他成為法國十大最暢銷小說家,一年內銷量超過五十萬冊 這對很多嚴肅文學作者來說是難以想像的。

一個如此富爭議的小說家,搬到華文世界來後,彷彿一切都爭議都變成他的讚頌。在華文界中,對他愛慕的多,抨擊的少,這恰好與法國評論界作為對照。這次專輯,嘗試把他的爭議性帶到評論層面去,看看小說作家伊格言、文學研究者Sabrina Yeung和評論人阿離如何看待這個評價兩極的作家。法國的爭論不必都搬到華文世界來,反而從各篇的評論,看出一個作家從一個文化到另一文化的翻譯過程──突顯出此中對宗教、種族和性別看法的差異。

最後,吳國鈞評介韋勒貝克的近作《誰殺了韋勒貝克》,點出他如何以小說切入藝術界,並揭出資本主義於藝術圈的運作,藉此向香港藝術界和大眾讀者,推介這運備受寵愛和被受抨擊的,韋勒貝克。

No Comments »

No comments yet.

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. TrackBack URI

Leave a comment

XHTML: You can use these tag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